關渡美術館坐落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園,依山而建,遠眺即可望見平原景色,多個樓層的設計造就獨特的參觀動線和體驗。十一月正是藝術展覽的熱潮,在關渡藝術節的加持下,本檔期館內外展出三個展覽,分別是日本藝術家個展《存在の細語》、台日藝術家聯合展出《不在此地》,以及一年一度光影藝術的重點展覽《量子糾纏:2020關渡光藝術節》。三個展覽在今年11月22日前皆可欣賞。
【存在の細語】
本展為日本當代藝術家大卷伸嗣首次在台灣進行個展,疫情當頭,使得平常往來台日的交流和作業變得困難重重;歷經隔離與檢疫的流程,該展得以順利開幕。大卷伸嗣出生於1971年日本岐阜,其創作注重作品與空間的變化,藉此探討存在意義與他者之界線。擅長運用多種媒材,突破受價值觀的束縛,塑造無以名狀的時空詩篇。
一進展,吸引目光的便是這件作品《漂浮-背景I》。懸空扭曲的銅像,觀者可就其形貌隱約瞥見人體的後背與腿,濃淡不一的銅液繪出胴體的輪廓。然而繪個角度,卻再也看不到人形,徒見一座掏空的模糊塑像。似人?非人?一切單看我們探查的角度。
大卷伸嗣《漂浮-背景I》銅,178.5 x 48 x 52 公分
本展大卷伸嗣爬梳自己的種種創作,除了新作品,知名舊作品也在這間台北的美術館首度亮相。例如以巨大鏡子作為「畫布」的《漂浮》,玻璃上刻畫的盡是類似山稜或雪地的紋理,無疑是空間在時間推移下所造化的痕跡。同時鏡面上懸著機械裝置《臨界之氣-核-天》與《臨界之氣-核-地》慢速在紋理上方兀自旋轉。兩個軸體看似有遠近分合的規律,卻未曾有展現默契的跡象。此作品展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並以紛亂不定的狀態呼應出生台灣的思想家埴谷雄高提出的哲學概念:自同律之不快(意即為「A是A」這樣的同一律感到困惑)。
大卷伸嗣《漂浮》壓克力板、玻璃、壓克力鏡,750 x 750 公分
大型作品除《漂浮》外,《迴響 水晶計畫-福爾摩沙》的大型畫作也教人屏息。用黑幕隔出獨立展間,進入時難免心生畏懼,然而立即就被這偌大的畫作攫住視野。如名稱所見,此作品以台灣為主題創作,整幅畫的構圖便是台灣層巒疊嶂的島嶼,縱向一看,與海面倒影達成平衡。近看可以發現大大小小的花紋,以浮雕的效果構成;假如沒有展場人員的解說,還真不會發現這精緻的畫作,實是用修正液創作!出來展間也意會到,漆黑的隔間設計並非為了營造恐懼,而是意圖讓觀者在感官丟失的情況下,端看原本看似不起眼的事物。
多元的媒材,玩索存在的定義,《存在の細語》在許多愛好藝術的人眼中,是難能可貴的參觀體驗,不惜上山一睹其丰采。
大卷伸嗣《迴響 水晶計畫-福爾摩沙》色粉、修正液、壓克力板,315 x 945 公分
存在の細語
展期:2020/09/11~2020/11/22
展覽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1樓
【不在此見】
此展為來自台灣、日本的藝術家,針對人之於影像的感知進行一系列的探問。人們過度依賴吸收內容,單以眼前所見的影像為憑,然而意識與感官往往以極複雜的模式,在接收訊息的時候產生視覺與認知的斷裂;此展的目的便是進一步挑戰人類感官在表面認識下的另一種面貌。
其中最為顯眼的作品《空白屏幕》在牆面上模擬出投影機啟動的初始畫面,僅管內容被我們認知為「空無一物」,但這「空無一物」的冷硬藍色調卻也不容忽視。該作品的呈現方式不禁讓觀者對影像定位和存在目的產生反思。
謝佑承《空白屏幕》螢光水泥漆、螢光燈,尺寸依場地而定
同時在藍色牆壁前可以看到一台老舊的機械,是接收器和電視。《Randy Radio》在電視螢幕上播映隨機畫面,同時聲響上也播放環境音和人群交談聲。在龐雜錯亂的感官資訊中,彷彿正在進行一連串的聯覺實驗,將貌似不相關的聽覺與視覺資訊連結在一塊。
(右)楊祐承《Randy Radio》木料、五金零件、紙張輸出、映像管電視、多媒體播放器、無線訊號接收與發送器,110 x 50 x 100 公分,30分16秒
往展場的另一面望去,可看見一處懸吊著多張像樹皮般皺起的紙張。《表象的分離》表達影像「再生」的概念,將照片用水溶解後,再重新拼湊成紙漿與墨水的模糊組合。在此情況下,即便「現實」有所保留,卻已跟表象有所分離,彷彿在維持紀錄的功能下,又加以否定記錄到的事物。
松原茉莉《表象的分離》紙漿、墨水,53 x 64 公分 x 4 件
再往另一邊望去,便是錄像作品《海與節拍器》,一旁附有耳機供觀者聆聽。《海與節拍器》顧名思義便是呈現海浪拍打岸邊以及節拍器滴打作響的影像,卡幀的影像隨速度的調和,穩定的節拍聲與紊亂的海浪聲漸漸形成規律的平和。
八木良太《海與節拍器》單頻道HD錄像,2分25秒
不在此見
展期:2020/09/11~2020/11/22
展覽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2樓
【量子糾纏】
自2016年,光藝術節運用光影驚豔觀者,每年都準備不一樣的驚奇,輾轉來到了第五屆。這次的展覽顧名思義就是以量子力學為發想點。量子力學的出現使物理觀測受到挑戰,除物質之外亦有能量並存。量子之間不計距離互相影響,進而造成相互串聯的巨大整體。視覺與聽覺、現實與虛構的轉譯隨著光照活靈活現地演繹出來。
最先受矚目的,即是入館以前即可看到作品部分樣貌的《聲體》。《聲體》主要由分布於館內外的傳聲筒及一個圓形簾幕組成,聲音的傳播將以燈光形式傳遞,藉以改變簾幕的開闔。藝術家想用此隱喻人與人之間的日常關係,將資訊傳遞的動能由無形轉為有形。
呂兆民、翁振瑋《聲體》銅線、LED燈、感測元件、木構件、鐵件
隨著鋼琴樂音,轉頭可以看見一台改造過的鋼琴在演奏,扭蛋散落在地上,上頭飄著兩個像天使又有點像異形的布偶,背後播放隨機,但大致跟戰爭有關的影像。《虛擬彌賽雅》以複雜滑稽的呈現方式,帶領觀眾思考「造物」的定義與目的。
汪紹綱《虛擬彌賽雅》自動化演奏鋼琴、機械手臂懸偶、扭蛋機、動態影像、軟糖
對於光藝術節中「玩光」的佼佼者,莫過於《未失的訊息》這件作品。白天不易觀看,入夜方可欣賞藍白光在方塊間穿梭,明暗有致。在廣場這平面空間中,白光攢動的環彷彿在別的宇宙進行訊號交換,與周圍環境進行一場攸關物質、能量的對話,挑戰對虛實的延伸思考,呼應本展主旨。
林書瑜《未失的訊息》LED燈、木料、電子元件
撰 · 文 : 貝瑞杰
圖 · 攝 : Cora
量子糾纏:2020關渡光藝術節
展期:2020/10/23~2020/11/22
展覽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戶外廣場/4樓/5樓
官方網站:https://kdlaf.tnua.edu.tw/index.html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DLAF/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營業時間:週二到周日 10:00 ~ 17:00
官方網站: http://www.kdmofa.tnua.edu.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NUA.KdMoFA
留言列表